不少顧客在就餐時,都有過不愉快的就餐經歷。比如在飯菜中吃出蟲子、頭發等,面對這樣掃興的就餐經歷,敗壞的不僅是胃口,還會帶來自身的健康問題。
而對于餐飲經營者而言,“常在河邊走,哪有不濕鞋”,出現這類投訴,很難避免。其實做餐飲的都知道,這也是最擔心的事情。
酒店也有自己的苦衷。因為酒店都是人工操作,比如春夏季節的青菜,很容易藏有蚜蟲,再怎么小心翼翼,都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,做到萬無一失,難免會有一兩個漏網之蟲。遇到這種情況,飯店會采取打折、換菜的辦法,爭取顧客最大滿意。同時會對廚師、責任人進行嚴罰。
但是,也會遇到一些難以認定的情況,比如吃飯的時候沒有頭發,快吃完了才“出現”,還有的顧客有欺詐嫌疑,故意制造事端,想借機免單或打折。遇到這種情況,飯店“忍”也不行,“不忍”更不行,左右為難。
根據法律規定,如果消費者消費的幾道菜中,其中一道菜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話,應該相應降低該道菜的價格,或采取換菜、重做等方式解決,而其余幾樣菜,消費者應支付相應的錢??蓪嶋H操作起來,酒店也有自己的難處。消費者如果不同意換菜或重做,酒店也沒有辦法,總不能強迫人家吧。當消費者以此為理由要求免單時,酒店更是左右為難,如果不同意消費者提出的過分要求吧,消費者會以身體不適等種種理由,故意把事情鬧大,為了聲譽,酒店往往也只能息事寧人認栽,就算明明知道是消費者自身的問題,可酒店又拿不出證據。個別不誠信的消費者就是抓住酒店不愿聲張的心理,不斷進行欺詐,而消費者在用餐過程中,酒店又不能全程監視他的一舉一動,怎么辦?于是在許多城市,不少中高檔酒店實行透明式廚房,衣著潔凈的廚師在玻璃窗后工作,有的還在廚房里安裝攝像頭,并向顧客開放廚房等,這也從一個方面減少了“免單事件”的發生。但是這種餐飲形式在目前還很難普及。
依法維權是消費者和商家共同的權利,但在消費糾紛中法律不能所及之處,需要消費者和商家的誠信,消費維權,重法還要重誠信,一個安全、舒適的用餐環境不僅需要商家更需要消費者共同去營造。 |